了凡四训原文网
标题

佛教在印度的遭遇:佛祖的困惑(2)

来源:了凡四训原文网作者:时间:2023-05-26 16:07:57
佛教在印度的遭遇:佛祖的困惑(2) 比哈尔邦是印度最穷的邦,而且也是最不安全的邦。 阿克塔说, 我们这里曾经闹过游击队,杀了不少人,最近又爆发了种姓战争,不同种姓的人相互仇杀。 种姓制度曾经是印度
佛教在印度的遭遇:佛祖的困惑(2)

比哈尔邦是印度最穷的邦,而且也是最不安全的邦。 阿克塔说, 我们这里曾经闹过游击队,杀了不少人,最近又爆发了种姓战争,不同种姓的人相互仇杀。

种姓制度曾经是印度社会最基本的制度,主宰了印度人民的日常生活。简单说,这个制度把印度人分成四档,最高的是婆罗门,由僧侣和宗教界人士组成;第二档是刹帝利,武士和官僚们属于这一档;第三档是吠舍,包括商人和手工业者;第四档是首陀罗,也就是农民和体力劳动者。此外还有一个贱民阶层,又叫 不可接触者 ,比首陀罗还要低。种姓是天生的,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种姓就定下了,无法改变。不同种姓间禁止通婚(但高种姓男子可以娶低种姓女子为妻),甚至连吃饭都不能在一个桌子上。

种姓制度不是印度原住民的产物,而是被来自北方的侵略者带进印度的。印度次大陆的原住民是塌鼻梁黑皮肤的达罗毗荼人(Dravidian),他们很早就进入了农业社会,其文明程度很高。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地区、操印欧语系语言的雅利安人(Aryans)翻过兴都库什山山口进入了印度次大陆,这些人肤色较白,尚处于游牧文明阶段,但他们有战马和铁制兵器,最终战胜了达罗毗荼人。雅利安人自认为比达罗毗荼人高贵, 雅利安 这个词的意思就是 高贵的人 。他们为了和达罗毗荼人区分开来,制定了瓦尔纳制度。瓦尔纳(Varna)意为 色 ,就是按照肤色将人分成白和黑两个阶层。再后来,雅利安人内部也出现了分工,被细分成三个不同的档次,种姓制度就是这么来的。

雅利安人不仅带来了种姓制度,还带来了自己的原始宗教 吠陀教(Veda)。 吠陀 的原意是 知识 ,雅利安人相信只有婆罗门才掌握真正的知识,这就是婆罗门之所以拥有特权的原因所在,他们利用这个特权主持宗教和祭祀仪式,制定规则规范民众的行为。统治了印度之后,出于实用主义的目的,雅利安人将吠陀教和达罗毗荼人的原始宗教结合起来,创立了婆罗门教(Brahmanism)。婆罗门教最大的特点就是相信业报轮回说,它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有灵魂的,肉体死后灵魂便转入下一个肉体,轮回往复。每个灵魂都附带有一种神秘的 业力 ,好的行为能增强这种 业力 ,使灵魂在下一次转世时能够投一个好胎,享尽荣华富贵。相反,坏的行为能破坏 业力 ,来世就要受苦。

轮回说相当于一种变相的法律,教人要有敬畏之心,不敢轻易作恶。

事实上,任何一种宗教都有这个特点,即让信徒收敛自己的原始欲望,遵守公共道德,这对于社会的稳定有好处。但是这种收敛是有代价的,对于普通印度人来说,信奉婆罗门教意味着必须接受种姓制度,这就直接导致了严重的贫富分化,低种姓穷人的生活苦不堪言。这就是佛祖生活的时代背景,也是导致他离家出走的重要原因。

0 12

阅读更多更全周刊内容请微信扫描二维码下载三联中读App,注册就有红包哦!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云泥之差 云泥之差

云泥之差成语名称云泥之差成语拼音yún ní zhī chà成...

云泥异路 云泥异路

云泥异路成语名称云泥异路成语拼音yún ní yì lù成语...

云消雨散 云消雨散

云消雨散成语名称云消雨散成语拼音yún xiāo yǔ sàn成...

云游天下 云游天下

云游天下成语名称云游天下成语拼音yún yóu tiān xià...

云梦闲情 云梦闲情

云梦闲情成语名称云梦闲情成语拼音yún mèng xián qí...

最新文章
佛教:福报是求来的吗?不 佛教:福报是求来的吗?不

佛教:福报是求来的吗?不明白这个道理,拜再多的...

佛教:真正“开悟”过的人 佛教:真正“开悟”过的人

佛教:真正“开悟”过的人,应该是这样的状态!佛...

佛教:皈依三宝后一定不要 佛教:皈依三宝后一定不要

佛教:皈依三宝后一定不要走这两种极端!如果你确...

佛教:日子过得“苦”,多 佛教:日子过得“苦”,多

佛教:日子过得“苦”,多反思自己,看身上有无这...

佛教:烧香拜佛有用吗?拜 佛教:烧香拜佛有用吗?拜

佛教:烧香拜佛有用吗?拜佛时牢记这四句话,福报...

佛教:种善因得善果,生活 佛教:种善因得善果,生活

佛教:种善因得善果,生活中要做好三件事,福报将...

佛教:生活中千万不要伤害 佛教:生活中千万不要伤害

佛教:生活中千万不要伤害这五种人,折损福报,南...

佛教:若闻这尊佛的佛名, 佛教:若闻这尊佛的佛名,

佛教:若闻这尊佛的佛名,将不堕恶道,但是不是谁...

佛教:拜佛放置“供果”之 佛教:拜佛放置“供果”之

佛教:拜佛放置“供果”之时,谨记这两个字,福报...

佛教:藏传佛教“大圆满” 佛教:藏传佛教“大圆满”

佛教:藏传佛教“大圆满”传播,此人成就突出,功...

友情链接

手机版 网站地图